受台风“贝碧嘉”外围云系影响,近日,能源集团所属砀山鑫能电站所在地安徽省砀山县遭遇大暴雨,地区降水量突破历史最高值,砀山鑫能电站的全体运维人员以超强的凝聚力、向心力和战斗力应对挑战,勠力同心、共克时艰,在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,实现了电站在暴风雨期间正常运营,为集团公司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的“风雨大考能源答卷”。
未雨绸缪,吹响防御集结号
当在各大新闻平台和气象预报中听到台风“贝碧嘉”的讯息后,砀山鑫能电站内已是一片紧锣密鼓的备战景象。从事电力领域数十年的老将、年近六十的老同志、电站负责人刘忠保,深知台风对低洼地带电站的潜在威胁,第一时间召开应急备战动员会,全面分析台风给电站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,周密安排部署,明确职责分工,工作落实到人。他一再强调:“我们必须把防范工作做到前头!”会后,值班人员全天候紧盯屏幕上的天气预警信息,不放过任何一丝变化,通过电话、微信等方式,与气象部门及所在地各单位保持密切沟通,确保信息畅通无阻。按照应急演练内容,所有人员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,加班加点排查电站设备,确保每一台机器都处于最佳状态,提前准备沙袋、抽水泵、应急照明设备等防汛物资,启动了24小时不间断地查看视频及现场巡检制度。随着第一滴雨落下,电站即刻进入全面迎战状态。
暴雨侵袭,全力以赴抗汛情
狂风暴雨自9月17日12点来袭,由于砀山鑫能电站所处地势低洼,很快形成积水。电站人员首先切断了电动门、生活水泵、电缆沟风机等设备电源,防止因进水短路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;将400V低压ATS电源由常用模式切换至备用模式,并将35KV站用接地变514开关由运行转冷备用,防止因水位上升对设备的影响。
雨势越来越猛,积水也越积越多,同时电站外面的积水也在向内倒灌,远远望去,站内的积水和周边村庄田地连成一片汪洋。刘忠保看着积水高度的逐步上涨,先是淹到了脚踝,后来是空调外机,眼瞅着已经到了控制室和设备舱的台阶处,“于纪瑶,你跟我一起去查看积水情况!”两人合力将地板掀开,看到下面已经是积水。“10公分,再升高10公分,设备就会产生巨大损坏,也会造成短路风险”刘忠保心里盘算着,“可是现在拉闸,发电量也会造成损失。”他安排电站人员白天全员在岗、夜间轮换值班,通过24小时不间断值守对站内重要设施进行高频率水位监视,密切关注电缆沟水位与高压开关柜底部距离、接地变附近水位以及一次、二次室内部湿度情况,力争撑到最后的安全线再拉闸,将损失降到最低。
先企后己,危急关头显担当
大雨整整持续了38个小时,幸运的是,积水最终没有进入控制室和设备舱。整个暴雨过程中,电站全体员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了电站安全稳定运行,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国有资产安全。控制舱角落里还有堆叠的方便面盒子,连续几天,一天三顿全靠方便面充饥,尤其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根本吃不饱。当被问起时,他们笑笑:“当时心里着急,恐怕出现大的损失和风险,也顾不上饿,吃两口就行。”停在电站门口的两辆私家车也严重进水,石岗和姜玉仲处理完电站的工作,才想起联系保险公司处理自己的损失。搬机器时划出的血道,突然放松下来的困意,彻底损坏了的私人电动车……无处不在展示能源集团电站员工的担当精神,关键时刻靠得住、顶得上;无处不在彰显国投集团第一主业员工的激扬斗志和使命担当;无处不在体现国企员工守护国有资产的坚定决心和奉献精神。
风雨初歇,重振运营主阵地
9月19日02时57分,暴雨黄色预警信号解除,面对一片狼藉的现场,全体员工没有丝毫懈怠,迅速从抗洪抢险模式转入查验设备运行状况与恢复厂容厂貌阶段。“朱玉,赶紧采购下水裤、烘干机、消毒液。”刘忠保为防止雨后次生灾害、加快设备检查与恢复进程,迅速做出工作安排,对受损物资进行全面、精准地统计,详细记录受损程度和原因,向保险公司提交详尽的理赔材料。经统计,除3台逆变器、1台柜式空调、1扇电动大门等设备受损外,光伏区组件、支架、电缆、箱变、逆变器、汇流箱等重要发电设备均未受损。
9月22日凌晨,水位下降后,砀山鑫能电站立即启动排水系统,多台大功率排水泵同时作业、迅速排除积水,运维人员对控制室、二次室、电缆沟等关键区域进行了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处理,对接地变内部进行检查、擦拭、烘干以及晾晒处理。在砀山鑫能电站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,9月22日下午电站主要设备顺利恢复运行,积水期间未有任何电量损失及其他间接经济损失,有效保障了砀山鑫能电站的正常发电与运营。
风雨中逆行、积水中跋涉、黑夜里坚守……面对超强台风的“大考”,砀山鑫能电站全体员工不畏台风暴雨、直面困难挑战,在抗台风、战暴雨的过程中展现出能吃苦、能战斗、能奉献的“能源精神”,用实际行动维护了国有资产安全,诠释了国投集团“责任至上”的核心价值观和“敬业奉献”的企业精神。下一步,能源集团将持续发扬和传承“能源精神”,在求“增”的同时继续盘“存”,最大程度地激活现有在运营电站的活力、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产的价值效益,全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。